這幾天全球前兩大的交易所幣安跟FTX的糾葛導致幣圈大震盪,各種傳統金融領域對於加密貨幣的疑慮又再起-
「你看就說不要進入幣圈吧!」
「我就知道,我當初就覺得加密貨幣不靠譜…」
—
看到這邊,你以為我要來為加密貨幣辯護嗎?
哈哈,正好相反~
—
「我當初踏入幣圈,我也抱持著他可能會消失的態度在經營。」
—
先別驚訝,我會告訴你我的理由,以及我是用什麼態度帶我的團隊
世界上所有的新事物,在萌芽初期,幾乎都會飽受質疑,例如互聯網剛出現、電動車開始取代燃油車…各種質疑跟看衰甚囂塵上
但,你不得不否認的是,這些在早期切入的玩家,幾乎都是是新一代階層穿越,賺到大錢的人,而那些當初舊時代質疑的聲音,要麼倒閉、要麼及時煞車並轉換跑道加入
回過頭來看加密貨幣,也是近幾年新興的領域,基於上述的理由,也是我會開始涉足的原因,因為他有可能會是改變時代的產物,而在早期切入的我們,有很大的機率會成為早期的占領者
但重點來了-
「我也不知道加密貨幣是不是真的風口」
就跟很多新創的IDEA可能出不了保溫箱一樣,我不知道加密貨幣是不是也一樣,所以,我以前學習到的風控思維就大大的幫助到我
於是我從前面交易所的選擇、制度的發想以及模式的設計,都是以所謂「低風險」的角度切入,在我的團隊,我只叫大家拿新臺幣一萬元投入加密貨幣市場
「你沒聽錯,新臺幣一萬元」
目的就是如果加密貨幣泡沫化,你最多損失多少?答案是新臺幣一萬元…
這比你在股市隨便一次停損還要少…
可是如果賺呢?
我不講我自己,這沒意思
但我所知道團隊內至少就有幾十位夥伴是有從裡面賺到錢並實際出金過,所以他們目前在幣圈的風險是多少?
「0風險」
這也是我當初評估過加密貨幣,我只做「合約」,不碰現貨、不碰GAMEFI、不碰有的沒有的原因
因為我可以利用合約的低本金開始制度,把風控控到新臺幣一萬以內,並且也鼓勵夥伴賺到錢後就出金,來得到最大化保障
此外,我也多角化進行財務配置,包含未來年底預計成立的投資公司,將觸角接回傳統金融領域,並結合傳統房地產,來做一系列的資產配置
這也是風險控管教會我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上述也是我會那麼大力推廣風控思維,因為學好風控,不僅會讓你在投資領域少賠很多,更可以運用到人生多角度上
—
綜上所述,今天我沒有要幫幣圈辯護,我說過,我是抱持著「最壞的打算」在評估每一件事情,你說傳統金融就絕對安全嗎?那08年就不會發生金融危機
所以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不是傳統金融領域跟加密貨幣誰好誰壞,而是拉回到風險控管去做思考,這,才是問題的本質,也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解
最後,還是要再業配(?)我們團隊的風險控管XD
我今天沒有要邀請你加入團隊,這不是我的本意
而是邀請你不嫌棄的話,可以去看看我寫的風控文章,裡面的概念真的適用傳統金融、幣圈乃至於人生,而且不收費
我只期待他可以再你的人生當中,種下風控的種子,讓風控可以在方方面面保護你
願我們都能在風控的基石上,安全的賺多賠少
相關連結-
1.https://najclub.com/risk-control-2/
2.https://najclub.com/bubble-economy/
3.https://najclub.com/unstable/
4.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3486?fbclid=IwAR3ExQxVD-3_x6y-DxShgajXR_oYsWPniOX-9UbyYo-aYlwsi4lUfoKfd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