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X x NAJ 煉金術 –1110902 週五心智駭客 #22不好意思,可以大聲一點嗎

大家安安,我是ACRAY

💡 今天為大家介紹NLP的基本假設,所謂基本假設就是這套學問賴以建構的前提,藉由這樣的基本認知,開闊我們對事物的觀點。

溝通的意義在於得到的反應

在NLP的世界觀中,溝通是一種相互影響的回饋圈(也可以稱作催眠循環),透過眼前獲得的回應,再次作出反饋,然後一來一往,達到溝通或狀態上的平衡。

每一次得到的回應,都是你下一次溝通的依據,更進一步代表著,你可以見招拆招,透過思維上的彈性來挑整應對模式,創造影響力。


你說、我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驗

  • 往往對著他人說出自認為明確的用語,卻常常得到答非所為的回答呢?
  • 透過LINE的文字與貼圖,因為看不出對方的情緒,也時常發生誤解和衝突呢?
  • 父母親想給兒女建議或說明,子女給出不耐煩的表情,得不到回應,無法達成共識呢?

細想溝通的過程,會從發話方的「編碼」到「輸出」再從接收方的大腦「解碼」,比對內在地圖「再編碼」產出想法,最後再用外在表象「回饋」出來,而發話方再重新解讀「回饋」來達成一次溝通循環,所以我們實際上判斷一個溝通結果的依據,只能從對方的「回饋」來判讀。

對方的回饋也許是「表情」、「聲調」、「姿勢」等訊息,而我們在針對這樣的資訊來做出自己的判斷,別忘了「地圖不是實際疆域」,我們事實上並無法得知對方究竟是怎麼想,邀請各位,當溝通有不清楚的時候,別忘了,只能透過再次詢問來確認對方的想法,請對方給我們「建議」協助我們調整與他人的「頻率」。

是的,他們說,我們聽,我們來「配合調整」,彼此一進一退,相互平衡。

因此,不論對方的反應是什麼樣,都是我們可用的資源,我們可以透過進一步的詢問,來確認對方是否理解我們所說,又或者,可以詢問對方,該如何表達才能讓他感到舒適,我們就保持彈性來調整,完善溝通的回饋循環。


用觀察取代預測

這個基本假設套用在交易上可以代表順勢交易的精隨「trade what you see」,「下單的意義在於得到市場的反應」,而我們要的反應不一定是市場給我們的,所以我們必須「用觀察取代預測」。

我們透過觀察市場的表現,提出假設,然後進行模擬交易,嘗試定義出策略,產出期望值,我們不預測市場會怎麼運行,但我們審慎觀察。

萬一市場不再符合我們的假設該怎麼辦?

我們對市場不批判,我們做出調整,重新觀察市場,並在一次提出假設與驗證,臣服市場的不確定性,繼續用「觀察取代預測」,溝通的意義在於得到的反應,市場的反應才是真實的,許多時候我們總被自己的預期所框架,我們只能深呼吸,相信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跳出框架,透過保持彈性的心情,再修正就是了。


本週金句#彈性就是影響力

感謝您耐心地閱讀,邀請你點讚回覆😘

每周五心智駭客,我們下周見掰掰

#NLP

#心智駭客





本文不做任何買賣建議,加密貨幣波動大

請優先做好風控,想了解更多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