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安安,我是ACRAY
今天先為大家介紹第二個NLP的基本假釋
所謂基本假設就是這套學問賴以建構的前提,藉由這樣的基本認知,開闊我們對事物的觀點。
行為都有其正向意圖
每個行為都有其適合的情境
第二句應該很好懂,就是什麼狀況什麼時間地點做什麼事;今天我想著重在第一句「行為都有其正向意圖」→中文翻譯就是,你每個行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你想達成的目標,因此要不斷地抽絲剝繭才知道你內心深處真正的目標。
讓我白話文來點開,那就是~「你要什麼?」
舉幾個例子吧~
-
最近都沒睡飽,今天想要睡久睡飽→但其實心理太多事情沒有消化完,未曾好好放空休息也可能是運動後身體需要休養。
-
照鏡子發現最近好像太胖了,該來減肥一下→其實內心深處是擔憂自己的心血管疾病或者是想讓自己好看一些或穿得下衣服。
這是兩個簡單的舉例,但大家應該也發現了,相似的狀況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每個人也會有「各自想要」的目標,所以說,在不同人身上而言每個看似相同的行為,也許背後會有不同因果關係。
—
再來看看不一樣的例子
1.媽媽對小朋友說:我不歡你們有剩菜剩飯→想要孩子喜歡吃自己的煮的菜(想得到孩子的認同)
2.可惡,台股又下跌了,賠一屁股,我該怎麼面對家人→想要透投資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想保護家人、獲得認同與鼓勵)
3.看見眼前的價格下跌就感到焦慮→想要確保資產的安全(資產代表生存能力)
4.今天老闆又xxxx,搞得我很不爽辛苦付諸東流→想要在職場上獲得成就(獲得認同、改善生活)
5.我再也不想要現在這種行屍走肉充滿^&*%$的生活了→我就問一句「你要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當事件事「正向陳述」的時候,我們都很容易可以理解事件背後的目標,但是,當事情是「負向陳述」的時候,在我們內心深處,依然是存在有「正向」的目標,在NLP的假設中「大腦無法辨識否定句」因此,你所有的喜怒哀樂,背後都有一個可以用「肯定句」表示的狀態或目標。
邀請大家覺察,每當你有不好的情緒,或是「不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試著去解讀看看在不要跟不好的背後你真正是「想要」什麼,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然後,看見就是解脫,因為你知道「你要什麼」,去做好目標設定,你就知道要往哪邊去邁進。
—
最後要分享要從我最近看到的一個關於孝順的故事,
「小時候我不懂為什麼我外婆明明腳受傷了,還要提著水桶從五樓拖地拖到一樓。堅持手洗衣服,讓自己膝蓋更加的受傷。做子女的常跟她說,要跟上時代、有洗衣機了啊,有掃地機器人了啊,不要這麼累了,她就堅持,當時的我,覺得,怎麼這麼頑固啊,也不懂對自己好一點。
後來有一天她離開了,我才了解,這是她愛這個家的表現,因為她沒受過太多教育,心裡也不知道能做什麼,只好把她懂的能做好,這麼神聖的事是她愛的彰顯,不允許我們剝奪的。」
個人反饋:
有些時候,我們都對自己或他人太嚴格,太執著在事情當下的因果對錯,讓自己陷入困頓,別忘了「地圖不是實際疆域」,適時站在正反兩方的立場去「感受」,是基於什麼樣的出發點得出自己當下的選擇,對自己、也對他人更寬容些,也許在那熱烈的爭辯下,潛藏著一條關於愛的涓涓細流,愛要及時說出來唷。
本周金句:
感謝您耐心地閱讀,邀請你點讚回覆
每周五心智駭客,我們下周見掰掰